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集团动态>> 正文

太阳集团动态

太阳集团动态

“地空前沿领航”论坛 | 宗秋刚:日地空间能量粒子加速传输与效应

发布时间:2025-04-24 点击数:

4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学宗秋刚教授做客我们“地空前沿领航”论坛,带来题为“日地空间能量粒子加速传输与效应”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太阳集团网址8722院长倪彬彬教授主持。

地球空间中充满着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粒子可能会引起灾害性空间天气效应,影响卫星与仪器寿命,宇航员健康等。宗秋刚教授从日地空间中能量粒子加速这一基本物理过程入手,深入探究了高能电子暴的成因、“杀手电子”的快速形成机制以及跨尺度能量传输机制等,并强调了日-地和日球层边界耦合中的物质输运、能量释放和粒子加速等问题所具有的重大科学和应用价值。

宗秋刚教授详细阐述了太阳活动与日地空间能量粒子的关联性。他指出,太阳剧烈活动导致的CIR(共转相互作用区)和CME(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是地球空间粒子加速的主要驱动源,这些事件会导致地球空间高能粒子通量突增,进而引发高能带电粒子暴。宗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极向模超低频(ULF)波是加速粒子的重要能量来源,并基于此提出了描述行星际激波加速磁层高能电子的两步加速机制:首先行星际激波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导致极向模ULF波的产生;随后电子与激发的极向模ULF波漂移共振,快速加速成为“杀手电子”。此外,宗教授还介绍了一种太空跨尺度能量传输的新机制,该机制表明,在空间和天体等离子体中,跨尺度波动-粒子相互作用可导致能量从宏观尺度到微观尺度的快速输运。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解释空间和天气系统中的能量耗散问题,也为等离子体的加热加速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最后,宗秋刚教授介绍了团队自主研制的16台空间粒子探测仪器,这些仪器在11颗不同卫星上运行工作,并已经获取了丰硕的高质量探测数据。

宗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为相关研究方向的师生介绍了最前沿的科学发现,同时对于其它研究领域的老师同学也是一次极好的入门课程。与会师生踊跃交流提问,内容涵盖了从太阳物理到电离层扰动等诸多方面,宗秋刚教授均一一给出详细的回答,现场反响热烈。

宗秋刚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博雅教授、月球与行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澳门科技大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B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也担任了国务院地球物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和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AGU Fellow)。宗秋刚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空间物理学家,在空间科学和空间探测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是美国宇航局、欧洲空间局中国和日本宇航局等6个大型国际空间计划的合作科学家;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带领团队自主研制星载能量电子探测器、新一代千线阵列中性原子成像仪等空间探测载荷,已搭载在北斗导航卫星等近十颗卫星上;在国内外最重要的空间物理学术刊物JGR,GRL,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Physics,PRL 等发表SCI论文近500篇(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发表Nature/Science子刊10余篇),总引用1.3万余次;荣获2018年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维克拉姆萨·拉巴依金质奖章,2019年欧洲地球科学协会(EGU)阿尔文奖章(首位华人学者),及2020年国际日地物理委员会(SCOSTEP)杰出科学家奖(首位华人学者)等。

(文字:陈伟鑫、付松;图片:金泰峰)

TOP